分享到:

洞部落 “野思”:创造“野居”的原则和标准

来源:海南省旅游发展研究会时间:2019-09-18

陈耀(海南省旅游发展委员会原巡视员、中国海洋学会海洋旅游专业委员会副会长、海南省旅游发展研究会名誉会长)

   一、从一副对联谈起

上联:野人寨洞部落风光无限;下联:摔杯酒砸碗饭岁岁平安;横批:尽情,撒野!这是我送给“洞部落”的“酋长“——新农人王健生的对联,也是对此项目的开发指引。上联是项目外观形态,下联是特色体验形式,横批是游客的体验效果。

洞部落1.png

“洞部落”是天柱福元乡村民宿休闲区刚刚试营业且正在建设的一个新型住宿业态项目,今后应当成为一个特色旅游品牌。“洞部落撒野营地”作为乡村旅游和营地旅游的结合,更应是一种旅游开发理念、旅游产品形式、旅游文化打造的探索、创新和试验。

目前,“洞部落”初步形成型,得益于国家乡村振兴战略和大力发展乡村旅游政策,得益于当地党委和政府具体扶持:得益于集思广益得到各方面(当地老乡、合作企业、专家、机构)的支持与合作,也希望新农人王健生不忘带动当地农民脱贫、小康、致富的初心,努力实现促进人民群众美好生活的目标。

二、“洞部落”是乡村旅游的新突破

乡村旅游最初只要做到与城市不同即可。当各地都发展乡村旅游,其项目就必须与他乡有异。如今,旅游消费时尚变化了,人们希望旅游项目要从求“洋”到归“野”。但是,很多乡村旅游项目却同质化了,难以取得良好经济收益,也就不能充分体现出国家政策的效应。

洞部落2.png

“洞部落”要争取为乡村振兴探索可复制、可推广的旅游推动方式。起到辐射、带动功能,创造出有关新标准。要为乡村旅游增加具有乡野特色的文化内涵,为类型化的乡村旅游、旅游营地增加主题化的表现,为城市游客提供趣味化、放飞心灵的体验方式。

洞部落3.png

重要的是,王健生“酋长”要通过项目开发成为“新农人”,合作开发者也成为“新农人”,最重要的是带动农民转型为新农人,以时尚旅游同传统农业的融合实现产业升级。这种包括人与产业的转型升级,才能使乡村振兴具有内生动力的支撑。

三、“洞部落”可以创造“野居”的原则和标准

随着旅游市场消费时尚变化,旅游从城居(城市中的家)到乡居(农家乐休闲),再到旅居(例如到海南当“候鸟”),下一步野居(一种新的体验型生活方式)将受到市场欢迎。

洞部落4.png

多年前我提出乡村旅游旅游应当“野为奢、简为贵、情为重”。我认为还是可以将此作为“野居”的原则。要将特色文化注入其中,否则“野”不是“奢”而是野蛮和粗野,“简”不是“精”而是简单和简陋。“情”体现文化谓之风情,“情”融于服务谓之真情。以情为重,“野”和“简”就被点石成金了。

洞部落5.png

结合以上原则,提出“野居”的大体标准供参考:

1. 野奢的生活理念。以野显示雅,以野显示精;

2. 野韵的生态环境和居住环境。发现和显示环境景观的自然韵味,使设施和环境协调。

3. 野趣的特色体验活动,包括静态的发呆、动态的活动、变态的拓展——这里的“变态”形容拓展中的自找苦吃,体累心乐。

4. 野味的食品(有机、绿色、天然和野养的特别食材),特殊烹调方法,特色品赏方式。

洞部落6.png

(上面红脸之禽不是鸭不是鹅,据说是远飞的野雁和当地鹅的野生品种,当地农民称其为Tun。用一种叫“金钩”的当地药用植物与Tun共炖,食之大补。因此,建议将这道菜开发为“洞部落”的特色招牌菜,取名为“金钩野Tun”。)

5. 野外的智慧化运用,包括利用现代科技在项目开发中,网络和大数据在运营管理中,传统的技艺传承在文化的表现中。

洞部落7.png

(杜仲树,其树皮是珍贵的补养药材)

总之,“洞部落”的大框架成型了,下一步需要精心修饰和打磨;“洞部落撒野营地”需要在运作上创新模式,便于推广,以及通过多次形式的合作扩大集群规模,就可以通过多种形式的合作扩大集群规模,“植入”到各地拥有绿水青山的扶贫村,促其向金山银山转变;“植入”到景区、自驾游营地而丰富其旅游内容。“洞部落撒野营地”应通过实施连锁管理、运营形成综合效应,成为践行国家乡村振兴战略和推进乡村旅游转型升级的鲜活范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