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体验是景区发展的试金石。无论技术怎么发展,对于景区而言,最重要的是了解和关注游客需求,最大程度开发和满足游客的潜在需求,重视游客的感受,增加和延长价值链,增强游客的旅游体验。
游客的停留时间一直是景区旅游竞争力和吸引力的重要指标,其对旅游目的地发展的作用毋庸置疑,能不能把游客“留下来”,能够留多长时间,更多的是取决于游客对景区的体验感上。尤其是旅游类型趋于多元化、旅游消费趋于多样化的今天,当代生活类旅游资源承接出游需求,人们也更加注重性价比和体验感。
景区提升游客的体验感,目的就是为了要提升旅游市场份额,而体验感很大程度上依赖景区的独特性,独特的文化才是景区培育特色吸引力和持续吸引力的基础。但目前国内许多景区所谓的文化旅游体验,多留于表面,例如吃一顿特色菜,参加一下类似“抢亲”的表演活动就算是有体验感了,但事实上游客一般是吃完即走,玩完就算,并不能通过吃饭抢亲体会当地的特色文化。
更别说现在很多旅游景区一味追求商业化发展,这当然会大大削弱地其文化特色。例如,喧闹的酒吧、雷同的店铺以及众多游客的频繁吐槽,丽江古城的商业化一直为人所诟病,以至于现在提及丽江古城,游客首先想到的是酒吧,而不是东巴文化。一旦文化旅游产品没有了文化,便失去特色,就难具吸引力。
唯有对标特色,才能对标市场,那什么是特色呢?在体验经济大行其道的当今,景区发展文化旅游产业应顺应体验经济的大潮,增加旅游者的体验感,也就是说要增加游客与景区原生态文化的接触和交互。增加真实文化场景的“后台”体验。
这就需要深度挖掘景区所承载的文化禀赋,创新推出体验性、沉浸式产品,并融入休闲体验的各个环节,做到颜值、内涵、服务俱佳,形成景区不可替代的文化特质。很多景区的文化类型和文化元素相对庞杂,要通过梳理,抓住核心文化主线,重新包装,塑造景区独有IP,挖掘核心文化内涵,并将其转化为“沉浸式互动体验型”文旅消费产品。深化游客对景区的第一印象,不断丰富景区的文化体验感,提升核心竞争力。
对于无文化底蕴的风景型景区,可结合当地文化主题或人文资源,构建一个文化情境“场”,比如本地特色的节事活动、地方餐饮文化展示体验、特色文化主题业态、创意性和艺术性的消费业态以及特色鲜明的景区形象标识和宣传口号等,形成新的景区文化旅游产品,从而构造景区发展的新卖点,实现新突破。
另外景区还应聚焦文旅新趋势,运用全新思维,积极拓展旅游消费新领域,促进线上线下旅游消费优势互补、融合发展,激发区域潜能。探索出能适应大众个性化的文旅需求、促进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关键,打造新型文化和旅游消费点,满足旅游休闲新需求。
比如《“十四五”文化产业发展规划》中明确提出:“鼓励沉浸式体验与城市综合体、公共空间、旅游景区等相结合。”作为沉浸式体验的重要类型,景区实景剧本杀在场景搭建、氛围营造上,更注重细节的丰富性,力图在视觉、听觉、味觉、温度的交织中构建出真实感更强的景区演出空间。当前“剧本杀”规模已超过100亿,已经成为Z时代新型消费的文化娱乐主流需求。在以景区为实体场景,结合当地独特的自然风光、历史人文资源优势,推出独特的剧本故事,形成了“剧本杀+文化旅游”的新商业模式。从传统景区大剧,到剧本杀角色扮演,沉浸式体验为消费提供了新场景,为文旅市场发展提供了新动能。
原标题:如何接住“元宇宙”景区流量?